目录

  • 1 概述
    • 1.1 第一课时
    • 1.2 第二课时
    • 1.3 第三课时
    • 1.4 第四课时
  • 2 青铜时代
    • 2.1 第一课时
    • 2.2 第二课时
    • 2.3 第三课时
    • 2.4 第四课时
  • 3 钢铁时代
    • 3.1 第一课时
    • 3.2 第二课时
    • 3.3 第三课时
    • 3.4 第四课时
  • 4 现代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粉末冶金技术简介
    • 4.1 第一课时
    • 4.2 第二课时
    • 4.3 第三课时
    • 4.4 第四课时
  • 5 现代先进材料制备技术—近终成形技术简介
    • 5.1 第一课时
    • 5.2 第二课时
    • 5.3 第三课时
    • 5.4 第四课时
  • 6 材料后传-面向未来的材料(上)
    • 6.1 第一课时
    • 6.2 第二课时
    • 6.3 第三课时
    • 6.4 第四课时
  • 7 第七单元 材料后传-面向未来的材料(下)
    • 7.1 第一课时
    • 7.2 第二课时
    • 7.3 第三课时
    • 7.4 第四课时
  • 8 金属腐蚀科学与人类文明
    • 8.1 第一课时
    • 8.2 第二课时
    • 8.3 第三课时
    • 8.4 第四课时
  • 9 有色金属材料
    • 9.1 铝及铝合金
    • 9.2 镁合金
    • 9.3 钛合金
  • 10 高分子材料
    • 10.1 天然高分子材料
    • 10.2 人造高分子材料
第二课时


2.钢铁发展史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10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争论:中国冶铁技术源自中国还是西方?

本土论:

支持本土起源的多是依据中国在春秋时期已知冶铸生铁,冶铁术是在公元前5世纪初在中国南方独立发展起来的,最早使用铁的地区是吴国。

西方论:

冶铁术从西亚经新疆,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的。不过,这时从西方传入的仅仅是比较原始的块炼法。


陨铁特征:

1. 铁层十分纯净,无夹杂;

2. 高镍、少量钴;

3. 锈层中有镍的分层分布。

 

新疆铁陨石(1988年发现)


赫梯(Hittie)人发明“块炼铁”

 


赫梯(Hittie)人发明“块炼铁”

公元前1800年左右,在冶铜术基础上发明了块炼铁,是铜价的60倍。

公元前1595年攻灭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285年赫埃卡叠石战役,签订合约。

公元前1182年被亚述王国攻灭。

 

赫梯和埃及,代表了战车发展的两个方向


春秋时期的铁器

极为贵重,考古发现的铁器往往镶嵌于其他材质中出现在贵族墓葬,虢国墓地发现的就是一把铜柄铁剑,河南淅川下寺的楚墓中更是发现了玉柄铁匕,可见当时的铁器奢华而昂贵。

 

虢国墓地铜柄铁剑

虢国玉柄铁剑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炼铁,距今2800年。


 

块炼铁制备渗碳钢,0.3%C以上

高温反复锻造

未锻后淬火,空冷较高硬度和韧性


Niuren :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战国时期的铁器

随之而来的是耕地和灌溉面积扩大,农耕技术提高,手工业兴盛,金属铸币大量发行。

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有铸造技术和炒钢法、可锻铸铁的发明。前者将铁矿石化为铁水,注入先前准备好的模具中冷却成型,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生产,后者将生铁转化成韧性更强的钢,使铁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比欧洲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早2100多年。

 

生铁是“恶金”,只能用于农具。

青铜史“美金”,适于制造兵器。

——《管子》

柔化技术——退火

马尿淬火——尿碱提高冷却速度


汉代时期的铁器

政府对铁业进行全面垄断,钢铁成为了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汉末大乱,铁的生产遭到很大破坏,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

百炼钢

    中国古代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其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 ,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百炼钢有所减少。

灌钢法

     汉末大乱,铁的生产遭到很大破坏,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北齐著名冶金家一位名叫綦[qí]母怀文的人,他曾使用“灌钢法”冶炼钢刀,把生铁包裹在熟铁之内,加热扩散碳,反复折叠锻打。

     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隋唐时期的铁器

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

唐.白居易《鸦九剑》诗: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

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

剑成未试十余年,有客持金买一观。

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

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

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隋唐时期的武器

视频

宋代的铁器

宋代最大的技术突破是开始大量用煤炼铁,缓解了传统木炭燃料短缺的问题,并能获得更高的炉温,提高冶炼效率。不过用煤作为燃料也有不好,那就是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硫会影响生铁的质量。

两大深远影响:

其一,带来了宋朝时期中国南方的大开发局面。中国经济重心明显南移。

其二,导致北方游牧地区铁器使用普及。宋朝时期铁的便宜,让马掌普及起来,产生了明显的社会影响,即骑兵的优势进一步凸现,为蒙古帝国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宋代的武器

视频

元明清时期的铁器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冶铁业看起来仍是一片欣欣向荣发展的景象,但实质上,与前代相比并无实质上的飞跃,依然是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源的传统手工业,某些私营铁厂,产出效率不高,平均每人每天不足3斤,而且由于缺乏通风排水设备,铁矿在夏秋两季常不能生产。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英格兰中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飞跃,近代高炉炼铁迅速取代原有生产方式,依靠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冶铁工业开始萌芽,到18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已是中国的数十倍,中国的冶铁业在繁荣的表象下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Baidu
acc米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