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
    • 1.1 课程简介
    • 1.2 困惑与思考
    • 1.3 什么是创造
    • 1.4 创造相关概念
    • 1.5 创造学
    • 1.6 创造力及其构成
    • 1.7 创造力测评
  • 2 创造性思维
    •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 2.2 创新思维的特征
    • 2.3 什么是思维定势
    • 2.4 思维定势类型(一)
    • 2.5 思维定势类型(二)
    • 2.6 突破思维定势
  • 3 方向性思维
    •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 3.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 3.3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 4 形象思维
    •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 4.2 想象思维
    • 4.3 联想思维
    • 4.4 直觉思维
    • 4.5 灵感思维
  • 5 头脑风暴法
    • 5.1 头脑风暴概述
    • 5.2 头脑风暴运用的基本原则及规则
    • 5.3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 6 设问法
    • 6.1 学会提问
    • 6.2 奥斯本检核表法
    • 6.3 和田十二法
  • 7 列举法
    • 7.1 列举法概述
    • 7.2 属性列举法
    • 7.3 希望点列举法
    • 7.4 缺点列举法
    • 7.5 成对列举法
    • 7.6 综合列举法
  • 8 思维导图
    • 8.1 思维导图概述
    • 8.2 思维导图绘制
    • 8.3 思维导图赏析
  • 9 组合法
    • 9.1 组合法概述
    •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 9.3 形态分析法
    •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
    • 9.5 分解法
  • 10 六顶思考帽
    • 10.1 水平思考法
    •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 10.3 六顶思考帽的应用
  • 11 类比法
    • 11.1 类比法概述
    • 11.2 类比法的原理
    • 11.3 类比法的类型
    • 11.4 综摄法
    • 11.5 引申方法
  • 12 TRIZ
    • 12.1 TRIZ的由来
    •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
    • 12.3 TRIZ理论的专利等级划分
    • 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
    • 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 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 12.7 案例分析
  • 13 阅读
    • 13.1 阅读
  • 14 问卷调查
    • 14.1 问卷调查
思维导图赏析

应用场景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领域当中。

制定计划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计划的制定,包括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旅游计划,计划可以按照时间或项目划分,将繁杂的日程整理清晰。

记录笔记

传统的笔记记录大篇的文字,内含众多无用的修饰词,不易找出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记录笔记将大篇幅内容进行拆分,找到从属关系,缩减文字数量,便于理解与记忆。

展示

思维导图简洁的表述方式可以更快速清晰的将演讲者的思路进行传达,是接受者更容易理解演讲者要传递的内容。


笔记

阅读书籍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构建框架

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录入重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调整方式

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论证引入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细化语言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处理杂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内容归档

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想用的时候再说,到时候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



Baidu
acc米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