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导论
    • 1.1 课程简介
    • 1.2 困惑与思考
    • 1.3 什么是创造
    • 1.4 创造相关概念
    • 1.5 创造学
    • 1.6 创造力及其构成
    • 1.7 创造力测评
  • 2 创造性思维
    •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 2.2 创新思维的特征
    • 2.3 什么是思维定势
    • 2.4 思维定势类型(一)
    • 2.5 思维定势类型(二)
    • 2.6 突破思维定势
  • 3 方向性思维
    •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 3.2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 3.3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 4 形象思维
    •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 4.2 想象思维
    • 4.3 联想思维
    • 4.4 直觉思维
    • 4.5 灵感思维
  • 5 头脑风暴法
    • 5.1 头脑风暴概述
    • 5.2 头脑风暴运用的基本原则及规则
    • 5.3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 6 设问法
    • 6.1 学会提问
    • 6.2 奥斯本检核表法
    • 6.3 和田十二法
  • 7 列举法
    • 7.1 列举法概述
    • 7.2 属性列举法
    • 7.3 希望点列举法
    • 7.4 缺点列举法
    • 7.5 成对列举法
    • 7.6 综合列举法
  • 8 思维导图
    • 8.1 思维导图概述
    • 8.2 思维导图绘制
    • 8.3 思维导图赏析
  • 9 组合法
    • 9.1 组合法概述
    •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 9.3 形态分析法
    •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
    • 9.5 分解法
  • 10 六顶思考帽
    • 10.1 水平思考法
    •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 10.3 六顶思考帽的应用
  • 11 类比法
    • 11.1 类比法概述
    • 11.2 类比法的原理
    • 11.3 类比法的类型
    • 11.4 综摄法
    • 11.5 引申方法
  • 12 TRIZ
    • 12.1 TRIZ的由来
    •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
    • 12.3 TRIZ理论的专利等级划分
    • 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
    • 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 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 12.7 案例分析
  • 13 阅读
    • 13.1 阅读
  • 14 问卷调查
    • 14.1 问卷调查
联想思维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联想思维

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用

1、 为其他思维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

2、 活化创新思维的活动空间。

3、 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检索。


联想思维在写作活动中十分重要,它可以大大扩展思维范围,开拓新的思维层次,把思维引向深入。联想思维能力越强,越能把意义上跨度很大的不同事物联结起来,从而使构思的格局变得海阔天空。联想思维能在什么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取决于写作主体的丰富程度,贫瘠的主体不可能产生丰富的联想。生活教养、知识水平及阅历经验与联想思维密切相关。

形式

联想思维的形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一) 接近联想。甲、乙两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在审美主体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又经常联系在一起,已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于是由甲联想到乙,而引起一定的表象和情绪反应。如听到蝉声联想到盛暑,看到大雁南去联想到秋天到来等。人们经常见某景、睹某物、游某地,而想到与此景、此物、此地有关的人和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这种联想。在小说创作中,这种联想思维形式也是普遍的。

(二) 类比联想。即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对与其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文艺作品中用暴风雨比喻革命,用雄鹰比喻战士,便是运用了这种联想思维形式。这种联想带有社会的、时代的、民族的普遍性,但也带有个人思想感情的特殊性。同是大江,有人联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人却联想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 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对和它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联想。它是对不同对象对立关系的概括。如形象的反衬就是这种联想思维形式的运用。 

其他相关内容

联想思维还包括:

1、相似联想

是指由一个事物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种事物的类同、近似而引发的想像延伸和连接。

2、相关联想

是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相同而又具有极为明显属性的联想。例如看到鸟想到飞机。

3、对比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联想。例如看到白色想到黑色。

4、因果联想

源于人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结果的经验性判断和想象,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如看到蚕蛹就想到飞蛾,看到鸡蛋就想到小鸡。

5、接近联想

指联想物和触发物之间存在很大关联或关系极为密切的联想。例看到学生想到教室、实验室及课本等相关事物。


Baidu
acc米兰体育